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) ›› 2020, Vol. 34 ›› Issue (4): 76-86.doi: 10.3969/j.issn.1674-8425(z).2020.04.010

• 机械·材料 • 上一篇    下一篇

外圆磨削 18CrNiMo7-6表面完整性研究

王 栋a,b,王建军b,李 宁b   

  1. 郑州大学 a.机械工程学院;b.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,郑州 450001
  • 收稿日期:2019-03-30 发布日期:2020-05-12
  • 作者简介:王栋,男,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抗疲劳制造技术方面研究,E-mail:wangdong@zzu.edu.c
  • 基金资助:
 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(U1804254)

  • Received:2019-03-30 Published:2020-05-12

摘要: 采用 CBN砂轮对渗碳钢 18CrNiMo7-6进行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外圆磨削,并借助 三维形貌测量系统、残余应力测试仪以及显微硬度计分别对表面粗糙度、三维表面形貌、残余应 力和显微硬度进行测量,探究不同外圆磨削工艺参数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。研究结果表 明:在以砂轮线速度 vs为单因素变量研究时,vs=16.89m/s(4300r/min)下表面粗糙度最优; 在以工件速度 vw 为单因素变量研究时,vw =11.12m/min(150r/min)下表面粗糙度值最大, vw =22.24m/min(300r/min)下表面粗糙度值最小;在以磨削深度 ap为单因素变量研究时, ap=0.02mm下表面粗糙度最小。不同磨削工艺参数下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均呈现为残余压应 力,且不同砂轮线速度和工件速度下,深度方向上周向残余应力 σx和轴向残余应力 σy也都呈 现为残余压应力,残余压应力最大值都出现在表面,之后随深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。同时结 合原始试样的残余应力梯度分布可知,外圆磨削使得工件表层的残余压应力值变大,形成了 30 μm左右的残余应力变质层。不同砂轮线速度以及不同工件速度下的显微硬度梯度分布均呈现 的是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,且结合原始试样的硬度梯度分布可知,磨削工艺使工件表层形成了 约 30~60μm的硬化层,显微硬度相对于原始试样有明显的提升。并采用单颗磨粒进行磨削仿 真,获得了较为可靠的残余应力梯度分布,与试验结果相比整体趋势一致,具有一定的实际 意义

关键词: 外圆磨削, 表面完整性, 显微硬度, 残余应力, 磨削仿真

中图分类号: 

  • TG580.63+1